廣電寬帶路由器-2016年大行動——廣電寬帶感恩回饋

  • A+
所屬分類:路由器限速

內網和外網

增加內網流量, 減少外網流量, 以提升用戶體驗, 減少廣電在出口上的壓力和成本, 這在業內早已是公認的做寬帶業務的好辦法, 但是, 如何把內外網流量的比
例越做越大, 這里面卻大有學問。

2013 年準備在寬帶上大施拳腳之前, 趙總他們做了兩件“特別重要”的事情, 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內網流量, 3 個月以后, 內外網流量比例從原來的3:7 變成了7:3, 今天, 這個比例進一步增大到5:1, 整個重慶有線寬帶內網流量增加到170G, 外網只有30G, 支持108 萬用戶在網上漫游、沖浪、看片。

增加內網流量的辦法無外乎鏡像、緩存、建設CDN等, 用趙總的話來說,“ 并沒有秘訣”。真要有什么秘訣, 或許“流控軟件”勉強算得上是吧。萬萬不可小看了這樣一款軟件, 沒有它, 上述種種手段都是盲目之舉; 有了它, 可以監測用戶習慣, 看用戶喜歡去哪里, 新浪還是搜狐、百度還是騰訊,哪個網站需要鏡像、緩存誰, CDN建在哪里, 不是憑感覺, 而是要看數字。

IDC也算敏感話題, 現在廣電對建設IDC的熱情有增無減, 都感覺它是萬能良藥, 殊不知建設它并非易事, 不說拿不拿得到證, 單是上10 億的建設成本, IDC也不是張口閉口就能談的。盲目的建設更是得不償失, 將IDC建成了數據機房, 這
種建設多效果差的虧, 廣電吃得還少嗎?

倒是踏踏實實的工作對增加內網流量更加有效, 上面說到重慶的技術人員在2 年時間內寫出了30 萬條的路由指令,這樣一個數字, 是每天趴在桌子上工作的結果。設備上架, 廠商來給安裝調試, 萬里長征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的努力才是最見功力的, 特別是游戲提供商,為了運營, 相互攻擊、更換IP地址這些都是常見手段, 技術人員每天都需追蹤優化, 只有這樣, 消費者的點擊才能指向最佳路徑。用趙總的比喻, 這就好像吃飯,花二三十塊錢買來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那是快餐, 相當于買來一樣的設備不經自己調試直接使用; 去菜市場, 花不多的錢買上合自己口味的原料, 經過精心烹飪作出營養又美味的食物, 才是花錢少辦事多干凈整潔的有線寬帶營業廳, 帶給老百姓家的感覺。

有線寬帶推廣現場, 就是不見硝煙的戰場的正途, 相當于買來設備后根據用戶需求再調整。互聯互通是另外一個不得不說的話題。重慶廣電通過諸多努力, 內外網流量已經做到5:1, 但是據趙總透露, 當年在長寬, 他們已經將這個數字提升到7:1, 或許有人會好奇, 在5:1 和7:1 之間, 差的是什么?答案就是“ 互聯互通”。

做數據業務, 廣電各省之前最欠缺的就是聯通, 各省都是數據孤島, 廣電和電信之間最大的區別也在這里。各省打通成為全國一網, 最大的好處不在于進一步擴大內網流量,而是擴大用戶規模。互聯網最珍貴的資源固然在于內容, BAT 在哪里駐足, 哪里就有用戶, 但更珍貴的更是用戶, 電信之所以對用戶有很大的粘性,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億用戶留在同一個網內, 無須跨網即可交流互動, 那種酣暢淋漓, 是小規模用戶無法比擬的。

通過干線傳輸實現互聯互通與相鄰省份的節點直接打通有很大差別, 干線傳輸以傳輸量計費, 成本高昂, 直接打通無須流量傳輸成本, 是互聯互通的優選。重慶與陜西、華數、上海、貴州和云南已經實現互聯, 特別是貴州遵義下面的一個縣, 通過直接打通的方式進行, 這個縣就和重慶的內網用戶一樣, 感受一樣的上網質量, 這個縣的寬帶用戶未經任何其它改造, 從1000 很快躍升到5000, 這就是聯通帶來的收益。

各省內網流量對沖之后, 用成本價計算輸送流量費用, 這樣的做法也有助于廣電在寬帶業務上健康生態圈的快速建立, 不計成本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則, 也不利于各個運營商花力氣擴大各自內網的數據量。重慶呼吁全國有線運營商, 盡快實現互聯互通, 實現全網調度, 讓廣電成為真正的第四大運營商。

網絡和銷售

前文提到, 2013 年準備大力發展寬帶用戶前, 趙總他們進行了兩項“相當重要”的工作, 一個是提升內網流量, 另一個就是梳理網絡, 按照IP、而不是DVB網絡要求對整個城區網絡進行調整, 使得包括延遲這樣的用戶敏感指標降低到10ms
以下, 同時打開全部雙向功能, 為開展寬帶掃清道路。

想當年, 有線寬帶業務開展困難的瓶頸之一就是用戶體驗不好, 總是感覺延遲、掉線, 很多入網用戶在試用一段時間后, 退網情況比比皆是, 也因此, HFC雙向網技術CMTS 受到諸多質疑, 也才有了后來的EPON+EoC和近兩年盛行的FTTH。這山看著那山高, 廣電似乎一直在雙向網改造的道路上摸著石頭過河。

內網流量的大幅度提升為改善用戶體驗作出了非凡貢獻, 而雙向網改技術的改進也為有線網絡提供寬帶服務建立了基礎保障。

重慶采用DOCSIS 技術, 雖然在2008 年前后也曾有過猶豫不決, 在一些區縣使用了HomePlugAV 方式, 但市區最終還是沿著DOCSIS 一路走了下來。在周亮看來, 和內網流量的聚合并無捷徑可走一樣, 網絡的維護一樣需要踏踏實實的腳步, 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線電視是一個接頭工程, 重慶在這方面也是深有體會的, 前兩個月, 在一個2000 余戶的片區, 經過一家一戶、一個接頭一個接頭的調試, 網絡維護量已經從17 人降低到8人。

網絡梳理和調整也是每日工程, 需要年年做、月月做、日日做, 在這樣的精心維護下, 無論是DOCSIS還是其它什么,都可能給用戶提供相當滿意的體驗。在周亮看來, 對有線運營商來說, HFC的存量資產理應用盡, 因為畢竟這些滿注廣電人心血和成本的同軸仍具備不竭的活力,最新的DOCSIS3.1 技術已經可以為用戶提供10G下行和2G上行帶寬, 毫不遜色于FT TH技術, 在目前帶寬需求下, 除新建和改造網絡, 存量雙向網不將同軸資源挖盡, 無異于自掘墳墓的蠢行。

來重慶之前, 筆者曾這樣認為, 能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取得突破百萬的業績, 靠的應該是強大的銷售手段。采訪中, 趙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 網絡質量和用戶體驗是基礎, 是第一位的, 在這之后才是銷售策略的制定。重慶經驗告訴有線業者, 相信自己的網絡能力, 只要肯付出艱苦的努力, HFC是一張足可以提供雙向業務的合格網絡。

已經到來的2016 年對重慶有線寬帶而言, 將是和電信血戰拼搏的一年。趙縉周亮們已經放出豪言, 今年做到150 萬用戶, 沖擊200 萬戶, 這個數字對于500萬規模的重慶寬帶市場, 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忽視的。寬帶是電信的生命線, 每一個用戶都意味著千元以上的利潤, 廣電搶一個, 電信就失去一個, 為了爭奪寬帶,在重慶這個美麗的地方, 注定會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并不美麗的戰爭。

好在趙縉周亮們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面對這場戰爭, 電信制定了4 年480 元的IPTV 收視價, 有線也即將推出3 年720元的視頻+ 寬帶捆綁價格,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 480 元的IPTV 固然便宜, 但電信卻沒有在寬帶上作出讓利, 而廣電服務中,除了視頻外, 還包括寬帶, 無疑占有更大的價格優勢。電信希望的是用視頻打敗廣電, 但卻不可能用寬帶和廣電硬拼, 廣電希望的卻是用寬帶打敗電信, 在視頻用戶上同樣小心翼翼。值得慶幸的是, 電信每一個寬帶用戶的損失要比廣電每一個視頻用戶的損失高許多, 承受起來也更艱難。當然還有更加魚死網破的價格策略,但是不到山窮水盡, 廣電和電信都不敢輕易嘗試。

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戰斗, 重慶有線寬帶這場保衛戰, 不僅對于重慶而言至關重要, 對整個有線行業也意義重大, 電信想告訴廣電的是, 你只要搶我的寬帶, 我就讓你跌下去, 廣電要說的卻是, 在寬帶市場上沒有老大。這場戰爭的結局, 只要不是廣電敗退, 只要能夠打成平手, 在寬帶市場上, 重慶廣電也就成功地替整個行業宣布: 廣電可以和電信平分秋色。或許, 兄弟網絡公司的互通互聯要比單純的關注更能為重慶注入動力, 為行業注入動力, 這是對重慶的救贖, 也是對自己的救贖。

發表評論

您必須才能發表評論!